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新闻
扛好红旗抓党建 真心帮扶促脱贫
发布日期:2017-11-28浏览次数:字号:[ ]

市商务局驻司马镇张周胡村第一书记王宪昌始终把抓党建促脱贫放在驻村工作的首位。王宪昌积极走访入户,开展谈心谈话与农民交朋友,在交谈中得知村里有近300亩的锦绣黄金桃和映霜红晚秋桃,既没有名气,也没有销路,好桃卖不上好价钱,桃农非常着急。第一书记与村两委商议提出“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把农民种植的桃以较好的价格出售,变成实实在在的现金收入,作为解决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把“金钥匙”。

驻村以来,驻村工作组转变思想,扑下身子,用真心、真情、真意开展帮扶工作,既指导工作又管理工作,既参与其中又高于其上,凡事带头干、领着干、参与干。走访入户一户不漏,全部走访到位,有的还去了两三次;党员会议一次不缺,全部参加;建档扶贫户全部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今年七月连日暴雨,农田被淹,村民着急,灾情就是命令,驻村工作组冒着大雨亲自带领村干部和群众一起清理河道,减少农田损失;在秸秆禁烧工作中,驻村工作组第一时间召开动员会议部署,亲自坐班值守,中午顶着烈日、夜晚忍着蚊子的叮咬,第一书记王宪昌在村里村外巡查宣传,增强村民意识;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带头组织清理村环境卫生,从东头到西头,走一路,干一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率先垂范;在暑假期间,集合村里小学生和留守儿童到村服务室集中学习,辅导作业,防止下河玩耍发生危险事故,并给孩子们上励志课堂,讲励志故事,讲名人故事,做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在平时的走访中,第一书记王宪昌常给贫困孤寡老人聊家常,问温暖,了解老人的大事小情,老人不会打电话,第一书记就经常到老人家里,帮助老人打扫院子,修理天线,帮助老人过一个愉快的晚年生活。通过这些细小的工作,第一书记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赞扬,村里80多岁的老人说,几十年没见过这么为民的干部了。在帮扶脱贫的工作中,驻村工作组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为了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驻村工作组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给予帮扶,另一方面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对上争取政策上,第一书记王宪昌骑着电动车跑市直有关部门汇报驻村工作,按照驻村帮扶求人不丢人的思想,跑了十几个部门和单位,30多次腿,争取政策支持。今年新修路1100平方米,新挖3条排水沟2600米,新建6座生产桥。驻村工作组努力争取文化广场改造升级项目、妇女儿童家园项目、太阳能路灯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残疾人扶贫项目、一事一议下水道建设项目、农村快递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项目等。这些项目相继落地,有的已经建成,彻底解决了农村发展致富奔小康瓶颈难题。另一方面,按照强班子带队伍的思路,让驻村帮扶工作由输血变造血。抓好村党支部建设是关键一环,指导村党支部成立下属党建办公室、村民纠纷调解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办公室,明确职责,由村干部和素质高的党员兼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问,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人人有责,人人有份,改革建设成果人人共享。驻村工作组还指导村党支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了营业执照,建立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注重品牌培育,打出长寿桃品牌,同时申请农产品地理标识,开展电商销售和对接招商大客户,帮助桃农销售长寿桃近5万斤,桃农每亩地多收入7000元,为驻村工作打了一个漂亮仗。通过销售长寿桃,村党支部的领导班子强了,党员的觉悟高了,干事的人多了,合作社借助电商平台将村民领上了一条致富路,并在山东大众、农村大众、济宁日报、济宁新闻联播、山东新闻网、济宁新闻网、金乡新闻等党政媒体广泛报道,受到了市委组织部、金乡县委的高度赞扬。十九大期间,市委常委、组织部孔凡平部长专门到村视察指导工作,对局包村工作给予肯定,金乡县委书记董冰同志也到村走访调研,对商务局包村工作给予高度赞扬。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