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济宁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3-05-23浏览次数:字号:[ ]

济宁市商务局关于印发济宁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济商务字〔2021〕11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管委会(推进办公室),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济宁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济宁市商务局

2021年12月30日


济宁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


商务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经济繁荣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尺。为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重大发展战略,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根据《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基准年为2020年。

一、现状基础

(一)“十三五”商务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商务系统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四五”时期商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27.3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4.9%,国内市场规模优势更加明显,服务功能持续增强,贵和购物、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太白楼路、金宇路两大商圈更加集聚,京杭路商圈初具规模。截至2020年底,全市限上批零住餐企业达到1626家,较2019年底净增539家。全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泗水、鱼台、曲阜获批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综合示范县;嘉祥、金乡、泗水、兖州、曲阜等5个县市区获批为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市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对外贸易保持稳步增长。“十三五”时期,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累计完成2207.7亿元、年均增长10%,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1586家、增长14.1%。国际市场布局更趋多元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占比增至40.2%。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民营企业出口占比分别增至33.6%和81.2%,较“十二五”末分别提升8个和25个百分点。我市获批为全国首批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城市,高新区获批首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金乡大蒜、高新区纺织服装获批全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兖欧班列”直通欧洲腹地;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型);济宁(金乡)内陆港正式开通运营。

利用外资实现稳中提质。“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1家,较“十二五”时期净增144家,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1.6%、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8.5个百分点。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从2018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8.12亿美元,连续两年实现翻番,2020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和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7位和第6位,香港、台湾、新加坡、德国、日本位居前列,实际投入金额7.85亿美元、占比96.7%。引进重大外资项目增多,对世界500强吸引力增强,“十三五”时期,1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济宁新投资企业21家,济宁成为全省重要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集聚地。

对外投资合作有序发展。“十三五”时期,全市完成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49亿元,年均增长112.3%,我市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51.9亿元,累计派出劳务31376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效显著,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流量86.9亿元,占比增至20 %,年均增长160 %。截至2020年底,兖矿、如意、太阳纸业等一批骨干企业通过股权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拥有境外90亿吨煤炭、50亿吨有色金属、400万亩农牧场、5万公顷林地等境外资源,建设了年产7000万吨煤炭、60万吨铁矿石、6万吨棉花等境外资源基地,形成境外资产过百亿美元。

园区整体实力持续提升。全市现有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截至目前,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全市开发区采取自建、依托企业院所合作共建等方式共设立产业研究所40个,成立17家开发运营公司及15家招商公司,全市百亿级主导产业达到9个。开发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在2020年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我市开发区位居全省第4名,其中4家开发区进入全省前20%。中日韩(济宁)国际合作园区、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加快建设,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被认定为全省首批4个国际合作园区之一。

商务改革发展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完成,普遍建立“党工委(管委会)+”管理新模式,更加聚焦外资外贸、招商引资、主导产业培育和科技创新等主责主业,动力活力逐步释放。2020年,全市开发区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89.9%和79.3%。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营造稳定、公平、可预期的发展环境。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促进消费回补,为疫情防控和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贡献了商务力量。

(二)“十四五”商务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全市商务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和挑战均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仍是长期趋势,RCEP、中欧BIT等贸易投资协定签署实施,双边、区域合作势头上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加快。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可能持续低迷,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跨境贸易投资增长乏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贸易投资壁垒日益增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向区域化、本土化深刻调整,商务发展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为商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体系日趋完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强大国内市场加速形成,消费品质化、特色化、精细化特征日趋明显。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布局日趋完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建设稳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纵深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态势显著,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壮大。同时,国内商务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弱化,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尚未形成。

从省内看,商务高质量发展迎来重要机遇。“十四五”时期,全省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各种积极因素加速集聚。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区位优势明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稳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平台战略叠加优势凸显,制度创新红利持续释放。以中心引领、圈层支撑、融合互动为特征的区域发展新格局逐步构建,区域发展能级不断提升,经济新增长极加快形成。与此同时,全省商务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线上消费拉动较弱,高质量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物流成本较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外贸进出口结构“两高两低”矛盾突出,新业态新模式规模小、拉动弱。利用外资结构不够合理,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开放平台能级需进一步提升。

从市内看,商务事业处于大有作为关键时期。我市制造业体系完备,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潜力巨大,新旧动能转换面临重大拐点,迈入新经济能级突破的跃升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加速提升,太白湖主中心的核心地位增强,四大新城相继崛起,极大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了承载能力。我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均在800万人以上,市场主体超过82万户,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是,我市经济外向度较低,产业结构内向、外资外贸结构单一、缺乏高水平发展平台载体;外综服企业、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发展滞后;全市外资制造业大项目少,缺少具有战略性、带动性的重大产业项目;“首店经济”、步行街、夜间经济等新的消费业态发展缓慢。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全市商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均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商务高质量发展体系,推动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提升、示范带动与区域协同互促共进、改革创新与防范风险相辅相成,更加主动地融入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不断拓展开放新空间,畅通开放新通道,打造开放新平台,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商贸流通高地、鲁西南对外开放排头兵、跨国公司重要投资聚集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实现商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初心使命,突出商务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商务发展的奋斗目标,促进消费、改善流通,不断增强商务服务民生能力,全力做到商务发展为了人民、商务发展依靠人民、商务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全市商务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突出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融入新发展格局。依托国内强大市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在更高水平开放上形成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的良性循环。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推进商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以深化改革促进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树立大商务观念,强化与部门的横向协作、对上对下的纵向联动,推动商务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发展目标。

1、商贸流通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高于全省平均增幅;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000家以上,商贸发展布局更加合理,城乡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新兴消费业态快速发展,核心商圈、品牌消费、现代流通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2、对外贸易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全市货物进出口、服务进出口分别年均增长13%和8%,占全省份额稳步提升,高于全省平均增幅;新增省级以上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试点、示范)5个以上,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3、利用外资质量效益成效明显。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占全省份额稳步提升,高于全省平均增幅;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5家以上,新落地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0个以上,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形成集聚,对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突出。

4、对外投资合作平稳有序发展。全市境外实际投资、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分别年均增长5%左右,外派劳务规范有序发展,深入“一带一路”建设,企业跨国经营能力进一步增强。

5、园区建设发展实现全面提升。全市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0亿元以上,形成3个千亿级、2个五百亿级和2个三百亿级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30强。

6、商务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流通消费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初见成效,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实现良性互动。

专栏1:“十四五”时期商务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速

商贸流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127

2850

6%

网络零售额(亿元)

155

230

8%

对外贸易

货物贸易进出口(亿元)

545.1

1000

13%

服务贸易进出口(亿元)

38.6

57

8%

跨境电商进出口(亿元)

­——

60

——

使用外资

实际使用外资(亿美元)

8.12

16.3

15%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

10%

30%

——

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

对外实际投资(亿元)

66

85

5%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亿元)

4

5.1

5%

外派劳务人数(人)

967

1234

5%

区域经济

合作

实际使用日韩资(亿美元)

0.24

1

33%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占比

35%

41%

3%

与RCEP成员国货物进出口占比

34.5%

40%

3%

园区发展

园区货物进出口占全市比重

79.3%

85%

­——

园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比重

89.8%

90%

——

三、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

以融入新发展格局为“纲”,推进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强化国内大循环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推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一)服务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国内强大市场,发挥流通引领生产、促进消费、配置资源能力,强化现代流通体系支撑作用,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畅通商品服务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

1.优化流通网络布局。促进“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济宁国际会展中心、兖州国际陆港、梁山铁水联运物流园建设,大力发展航空、高铁快运及电商快递班列,打造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鲁南公铁联运中心、山东京杭运河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地,构建全省对内陆和国际开放的桥头堡。充分利用金乡大蒜交易网络资源,以凯盛农产品国际物流园为依托,建设北京首农(金乡)农产品应急储备智慧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以江北现代粮食物流园、济宁蔬菜批发市场、长江冷链物流为载体,打造鲁西南农产品物流中心。推动商品市场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具有区域辐射力、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特色产品专业市场,着力打造2-3个线上线下融合、商产融合、业态融合、内外贸融合的商品市场转型发展示范基地。到2025年,交易额过亿元批发市场达到40家以上。

2.培育壮大流通主体。开展流通企业壮大行动,整合技术、品牌、市场、供应链等资源,加快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力争培育1家销售额过百亿元、5家过50亿元、20家过10亿元商贸企业集团。建立“点对点”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流通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合作,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培育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引导传统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  

3.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深入推进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统筹整合交通、商贸、供销、邮政、快递等资源,鼓励网点共享、统仓共配,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科学规划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具备资源整合、集散中转、仓储配送、数据共享等功能的县域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健全农村商业体系,推动乡镇商贸中心改造升级,培育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建设示范县。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升级改造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农产品零售网点。深化农商互联“五联五通”,健全产销对接长效机制。

(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主动融入服务国家和省级战略,协同推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促进内需和外需、贸易和产业、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1.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依托省出口转内销服务平台,支持出口企业拓展内销市场,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营销联盟,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推动外贸企业上线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引导外贸企业入驻政府采购网上商城。支持保险公司加大对出口产品转内销的保障力度,提供多元化保险服务。稳步发展进口商品直销等新型商业模式,积极争创跨境电商零售试点。推动内外贸结合市场创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贸产业集群申建省级以上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2.推动贸易产业互利双强。强化产业支撑,高标准建设一批产业优势明显、创新驱动突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在县(市、区)开展外贸高质量发展区建设,夯实贸易发展基础。提升贸易创新发展与产业升级联动效应,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国际规则、对接国际标准、提高供给水平。积极争取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进口贴息力度,引导企业根据动态调整的省级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扩大重点产业发展所需关键技术、重要设备及零部件进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梁山加快建设全国二手车出口基地,打造集整备、检验、交易、结算、售后于一体的二手车全产业链。

3.推进贸易投资融合发展。提升双向投资质量,高效利用全球要素资源和市场空间,培育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节能环保领域,进一步发挥外资在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化进出口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开展“贸易客商投资化,境外投资返程化”行动计划,支持优势企业实施境外并购、资源开发,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打通资金回流渠道,实现资源回运,带动我市工程设备、钢结构、原材料、劳务输出,培育“大进大出”的企业,加速走出去与引进来协同发展。

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突出释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扩大消费规模,促进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一)提升传统消费品质。围绕提升居民消费品质,促进吃穿用住行等传统消费升级。引导餐饮企业打造鲁菜新品牌,提振餐饮消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鼓励地方特色小吃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发展“小吃经济”。优化汽车管理服务,开展汽车下乡活动,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便利二手车交易,推动汽车消费升级。开展“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推动家电家具更新消费。推动传统品牌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结合,打造国货新品牌。积极挖掘地方土特产品、特色美食、休闲农业等消费潜力,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推动农商旅文消费聚集。

(二)大力发展新型消费。推动消费数字化转型,培育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多业态聚合、多场景覆盖为特征的新型消费。积极培育发展汽车、健康、信息、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发展体验式购物、休闲式消费、娱乐式品味。鼓励发展新零售、首店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智慧商区、智慧商街建设,促进新零售与旅游、影视、文创等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惠民三进工程”,推进智能快件箱进楼宇、智慧便利店进社区、品牌农产品进超市。支持线下经营实体加快新理念、新技术、新设计改造提升,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鼓励“老字号”企业产品开发、品牌建设,拓展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竞争力,带动品牌消费。引导餐饮企业加速转型,推动餐饮业向大众化、信息化、集约化、多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三)加快搭建消费平台。编制新一轮城市商贸流通发展规划,构建以城市商业中心和区域商业中心为高端聚集区、社区商业为基础、特色商业街区为支撑的城市商业服务体系。优化城市新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布局,任城区着力提升太白楼路、金宇路两大核心商圈,太白湖新区着力打造京杭路商圈,颜店新城构建枢纽型商圈,推动高端品牌聚集。改造提升济宁运河记忆历史街区省级步行街,推动曲阜市、邹城市、梁山县、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各培育1条省级步行街,其他县(区)改造提升不少于1条步行街或特色商业街区,形成一批高品质、体验式特色商业街区。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鼓励发展连锁便利店,完善托幼、养老、健身、餐饮、维修等社区生活服务基础设施,引导零售企业从城市商业中心向社区商业渗透。鼓励便利店、社区菜店、药店强化服务搭载,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到2025年,“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实现主城区全覆盖。

专栏2:“十四五”时期改造提升的重点特色商业街区

县市区

重点商业街区

任城区

运河记忆历史街区

南池文旅步行街

浣笔泉历史文化街区

兖州区

牛楼小镇特色商业街

曲阜市

曲阜市五马祠步行街

泗水县

老车站商业广场

万向城

邹城市

孟子湖商业水街特色商业街区

微山县

夏镇特色商业街区

鱼台县

贯通农贸城特色商业街区

金乡县

滨河一路金龙湾文旅小镇

嘉祥县

嘉祥鲜农都BLOCK街区

汶上县

宝相金街特色商业街区

利客来特色商业街区

梁山县

公明坊文化古街

济宁高新区

奥特莱斯步行街

太白湖新区

济州老街

城投天绘多彩商业街

石佛渡特色商业街区

运河印巷主题商业街区

贵和金街步行街

(四)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强化示范项目引领,切实增强我市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级电商示范县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我市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推动海能、商动力、曲阜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邹城鲁南、汶上华儒等一批电子商务基地(园区)提档升级,优化功能布局,完善集聚平台、孵化、培训、数据、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功能,形成电子商务集聚效应。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支持生产制造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制造业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工业电商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营销体系;支持传统商贸企业转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实体商业通过直播电商、社交营销、社区团购开启“云逛街”等新模式。推动电商新业态发展,围绕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有效需求目标,积极发展直播电商,打造孔府印阁篆刻电商基地、济宁新媒体电商直播基地、梁山众鼎电商直播基地等一批电子商务直播基地,孵化一批网红品牌,培育一批直播带货达人,推动直播电商赋能传统业态。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支持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商园区(基地)等统筹服务能力,为电商企业、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专业运营公司等主体提供市场开拓、资源对接、业务指导等服务,做好电子商务领域高潜质人才评选工作,提升农村电商应用水平。聚焦我市优势产业,重点围绕微山湖渔湖产品、金乡大蒜、邹城食用菌、曲阜文创产品、泗水紫薯、梁山专用车及二手商用车、智能教育等特色产品塑造区域电商品牌,推动线上新消费模式发展。

专栏3:“十四五”时期电子商务发展布局


示范名称

县市区

发展重点

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泗水县

加强与阿里、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等国内电商平台合作,开设泗水特色馆,加快电商产业园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创建,完善三级农村物流节点网络,持续放大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效应。

鱼台县

突出孵化培育、完善公共服务、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电商集聚发展。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品牌化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大力发展直播电商,推动直播电商赋能传统业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曲阜市

建立市场化、可持续化的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体系,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物流快递配送体系、电商培训体系,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和便民化程度,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建立电子商务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有效畅通。

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县

嘉祥县

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建设前杜村扫帚、黄垓乡金庄村、鲁西村、司垓村牛羊等特色农村电商村;以嘉祥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职业中专为载体,打造高端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围绕邮政、快递联合公司等,整合社会物流信息资源,建立高效通畅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

金乡县

加快培育直播电商、生鲜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鲜农天下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兴隆镇电商直播基地等园区做大做强。积极发展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贵和购物、诚信超市等大型商超及中小型便利店、果蔬店等利用自建或外卖等平台开展接单配送业务,支持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兖州区

做大做强电商产业园,为电商企业提供集成服务,全力争创省级电商基地。加速多业态企业入驻园区,实现实体与电商共同配合、线上与线下一体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村电商配套设施,鼓励网红直播带货,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影响广泛的电商品牌。

济宁市电子商务示范县

任城区

积极培育引进电商服务企业,构建相对完善的电商创业生态体系。支持新零售发展,鼓励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等应用电子商务,推动济宁蔬菜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实现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引导九龙贵和、爱客多等传统商贸业态依托品牌商品和线下店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发展。

济宁市电子商务示范县

邹城市

依托京东鲁南数字经济产业园和鲁南电商产业园,整合线上交易资源,打造邹城市农副产品B-TO-B交易中心,带动名优农副产品上行。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打造区域跨境电商出口平台,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完善“快递进村”工程,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

汶上县

加快完善华儒电商园等园区聚集、带动、孵化等功能,鼓励建设电商直播基地,优化载体环境,吸引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应用企业、运营企业入驻发展。鼓励中小型企业顺应市场需求,从传统的销售模式逐渐转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探索创新电商新模式。积极挖掘特色农产品、手工产品,加强产品设计和包装分类,丰富电商产品的种类,重视品牌营销,打造电商自主品牌、知名品牌。

其他县市区

微山县

加快完善微山湖电商产业园的聚集、示范、孵化、培训等功能,将园区打造为集聚度高、规模效应明显的电子商务示范园。加大电商培育力度,培育多能型电商人才,不断扩大电商主体。鼓励直播电商发展,利用节庆活动举办扶贫助农直播,带动特色渔湖产品畅销线上平台,引导传统食品加工企业逐步走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之路。

梁山县

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开设梁山特色馆,加快二手商用车电商产业园及省级韩垓玻璃电商产业园创建。推进电商直播带货基地建设。打造梁山县专用车及二手车、零部件产品、智能教育产品B-TO-B交易中心。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打造蜗牛货车省级跨境电商出口平台,提升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完善“快递进村进社区”工程,畅通梁山名优特产品上行渠道。注册“水泊”电商商标,重视品牌营销,打造电商自主品牌、知名品牌。

其他县市区

济宁高新区

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垂直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移动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速培育本地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生产制造、生活消费、生产资料、生活服务等行业和领域垂直细分龙头企业单独或联合开放电商平台,重点扶持一批产业链带动明显的本地垂直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鼓励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等新业态发展,进一步强化电子商务产业配套支撑。

太白湖新区

依托已建成的高端办公园区,全方位发展楼宇总部经济,促进电子商务产业人才、资金的充分聚集,依托“一中心(济宁金融中心)、四园区(新城大学科技园、未来科技城、济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济宁文化产业园)、N基地(新城发展大厦、鲁泰大厦、阳光总部大厦、永昌大厦、国投大厦、南城印象、星城广场、京投总部大厦、君泰大厦等)”平台,拓展招商引资路径,优化功能布局,完善集聚平台、孵化、培训、数据、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功能,力争“十四五”期间,打造出第一栋“电商税收亿元楼”。

济宁

经开区

加快推进电商产业园建设,加大电商企业培育引进力度,完善电商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新型消费,着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村电商配套设施,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五、推进外贸创新发展

强化贸易领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业态模式创新,推动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投资、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

(一)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坚持“保原市场、拓新市场”,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密切关注贸易摩擦国对我国经贸政策走向,针对商品关税和标准规制变化,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努力稳住贸易摩擦国市场。建设并发挥兖欧班列(齐鲁号)、境外经贸合作区、海外仓等平台载体作用,巩固提升日韩、欧美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用足用好关税减让、原产地累积规则、开放市场准入等互惠措施,深度拓展RCEP市场。综合考虑经济规模、贸易潜力、国别风险等因素,优化重点国别市场布局。到“十四五”末,对日韩、欧美、“一带一路”市场进出口占比分别提高4个、5个和6个百分点。

(二)推进出口提质增效。

1、加快培育自主品牌。鼓励企业开展海关AEO高级认证、境外商标注册、境外专利申请、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着力扩大投资类商品出口,带动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

2、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千企百展”活动。支持外贸企业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一带一路”、RCEP协定国等新兴市场。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或并购商品营销网络、商品售后维修服务网点、商品展示中心等国际营销服务网络。

3、促进出口集聚发展。放大已有的省级以上出口基地、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的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重点发展和扩大出口基地规模,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产业链较为完整、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业聚集区。重点培育壮大纸制品、橡胶制品、机械配件、农产品、手套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十四五”期间新增省级以上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试点、示范)5个以上。

4、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生产型外贸企业合作,促进出口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出口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做大做强大蒜等蔬菜及制品出口,扩大泗水粉条、食用菌、渔湖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及制品出口,助推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

(三)积极扩大进口规模。充分利用国家和省进口促进政策,结合我市实际,鼓励企业进口各类资源、能源类产品,满足我市对资源、能源消费需求。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日本进口博览会、韩国进口博览会、RCEP 区域进口博览会等国家、省重点展会,充分发挥大型展会综合效应,合理引导消费类商品进口,增加有利于改善民生、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各类生活资料进口。鼓励企业扩大核心技术、关键设备进口,提高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促进本市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四)壮大新业态新模式。

1、加快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加强风险管理,提升服务中小外贸企业能力,培育一批有品牌影响力的外贸综合服务示范企业。

2、支持跨境电商加快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支持引进、培育跨境电商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运营中心、研发中心等跨境电商经营主体,拓宽海外仓、体验店等营销渠道。支持建设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产业园(聚集区)、跨境电商产品展示中心(线下体验店)、跨境电商直播基地、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支持跨境电商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加大对跨境电商企业(平台)出口我市产品的支持力度。

3、支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支持外贸企业用好市场采购相关扶持政策,依托临沂商城工程物资市场、青岛即墨国际商贸城、烟台三站批发交易市场等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市场,努力扩大我市塑料农地膜及制品、镜框、手套、石材工艺雕、玩具、服装等适合产品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规模。

4、支持企业建设和使用海外仓。鼓励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参与海外仓建设,支持企业建设公共海外仓,提高海外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中小微企业借船出海,带动国内品牌、双创产品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支持海外仓企业建立完善物流体系,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探索建设海外物流智慧平台。拓宽海外仓、体验店等形式的营销渠道。

(五)加快发展服务贸易。鼓励服务贸易出口,落实服务出口零税率或免税政策,推进企业扩大技术、运输、金融、保险等服务出口;鼓励服务贸易进口,支持企业进口《鼓励进口服务目录》的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和咨询服务。加快发展新兴服务贸易,推进建设文化出口基地,鼓励文化企业争创省级和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大力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外包,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推进建设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扩大中医药服务出口。立足济宁文化资源优势,发挥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作为山东省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的引领作用,拓展文化贸易领域,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动漫和游戏等产品和服务出口,提高我市文化产业国际化水平。

(六)着力搭建发展平台。加快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型)、兖州国际陆港海关监管场所建设,提升金乡内陆港运营水平。依托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型)、兖州国际陆港国际物流产业园、金乡新材料产业园区等,充分发挥大运河公铁水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功能,规划建设济宁综合保税区,提高外贸平台服务水平。支持国家级二手车出口试点企业发展壮大,打造全国二手商用车出口基地,带动汽车零部件和维修服务出口。加密“兖欧班列”“济青班列”班次,积极争取航空口岸开放,构建海陆空立体、东中西结合的对外开放通道。

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增强对全球优质要素资源吸引力,推动外资扩总量、优结构、提质量,提升利用外资综合竞争力。

(一)突出招商引资重点。突出重点区域。围绕“巩固香港、深耕日韩、突破欧洲”,建立常态化欧洲代理招商机制和联络机制,完善重点国家(地区)投资促进体系,促进企业对外合资合作。重点深化与德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芬兰和丹麦等欧洲国家经贸合作,以巴斯夫、大陆、林德、倍耐力、丹佛斯、凯米拉、爱瑞等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为重点,依托济宁高新区高端产业聚集区、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德国(曲阜)中小企业产业园为平台,突出招引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项目。突出重点产业。围绕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特别是“231”主导产业,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着力抓龙头、引总部、聚链条,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突出重大活动。通过儒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国际孔子文化节等主题招商活动,推介发布济宁重点对外合作产业、项目,开展与跨国公司“一对一”精准招商。

专栏4:利用外资促进重点产业发展


先进制造业

招商引资方向

高端装备产业

聚焦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矿山装备等7大方向,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重点项目,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高端化工产业

聚焦煤化工、精细化工等4大方向,做强做优7家化工园区,提高产业门槛,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重点项目,大幅提升化工产业高端、绿色、安全发展水平。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聚焦电子信息、第三代半导体、工业机器人等5大方向,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重点项目,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新能源产业

聚焦新能源储能装备、氢能等4大方向,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重点项目,建设具有济宁特色的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

新材料产业

聚焦稀土新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碳纤维等6大方向,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重点项目,打造全国知名碳基新材料基地。

医药产业

聚焦化学医药、生物医药等4大方向,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重点项目,打造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二)健全招商引资机制。在全市建立一批自主招商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县市区、开发区和重点企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培养一批“高精尖”专业招商人才,组建市、县、园区三位一体的专业化招商队伍。积极对接商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世界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实现委托代理招商,引进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的外资项目。充实完善我市境外招商网络,依托国家、省和我市境外经贸代表处,及时推送我市最新的合作信息、项目情况,提出精准招商引资及项目合作意向,积极开展项目洽谈。高质量建设中日韩(济宁)国际合作项目试验区、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中韩(济宁)国际健康食品产业园、中日韩(济宁)生物科技产业园等国别园区建设,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外资外贸聚集区建设,打造济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集聚地。

(三)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强化世界500强招商。以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为主攻方向,研究其产业链条,研判其正在转移且适合我市发展部分,做到精准招商。推动企业通过参股、跨国并购、股权转换等方式,与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实现“联大做强”。加大对尚未在我市投资的世界500强招商力度,深度挖掘已在我市投资世界500强投资潜力,着力打造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聚集地。开展多形式特色化招商。瞄准重点国别、企业,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招商模式。支持外资企业以未分配利润进行再投资。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推动我市重点跨国并购项目返程投资。推行书记、市长“一把手工程”。健全外资项目在谈、签约、落地“三个一批”工作机制。依托省政府驻外经贸代表处引资窗口作用,加强与主要来源地投促机构合作,完善全球投资促进网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健全完善部门协调服务机制,逐步建立贯穿外资项目发展全周期、覆盖项目落地全要素的政策体系,对重大外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四)拓展利用外资领域。切实落实国家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及时全面准确掌握政策,巩固已开放领域外商投资成果,加大新开放领域外资招引力度,深化金融、农业等领域对外合作。大力引进高技术服务业外资,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和扩大市内服务供给。有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支持外资企业进入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有序扩大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以金融、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领域为重点,全面落实市场准入政策,提升利用外资质量。


七、拓展对外投资合作

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促进国内外产业协同,引导对外投资合作平稳有序发展,提升企业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和跨国经营水平。

(一)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优势企业实施境外并购、资源开发,促进境外投资由生产基地向境外园区转变,加快建设产业互补性强、集群效应明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培育本土跨国公司。重点推动太阳纸业老挝林浆纸生产基地等境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积极争创省级以上境外经贸合作园区。

(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合作领域,引导造纸、煤炭、纺织、工程机械、医药等优势行业企业发展“丝路电商”,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境外市场开发、全球企业网络及价值链构建,优化产业链布局。重点推动迪尔集团、山东水建等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承揽境外铁路、公路、桥梁、机场、港口、电力、房建、通信等领域合作项目。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按照“建营一体化”模式,以多种形式承揽海外工程项目。

(三)规范发展外派劳务。提升外派劳务服务平台服务水平,优化整合招选渠道、服务网络、人员信息等内外资源,突出抓好宣传推广、招选服务和市场安全,完善制度流程,规范市场秩序,营造一流的外派劳务公共服务环境。加快建设高端外派劳务培训基地,促进技能型大中专毕业生海外就业,打造高端外派劳务品牌。

八、推进园区转型发展

(一)优化园区发展布局。整合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完善开发区“多规合一”发展规划,拓展发展空间,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在市级层面全力打造“231”产业集群(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优势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在开发区层面突破优势特色产业。每个开发区主攻1-2个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推动园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构建多层次产业生态。

(二)聚焦主导产业培育。实施强链补链工程,协同开展招商引资,提升产业价值链,聚焦主导产业,突出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一批“瞪羚”企业,提升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水平。“十四五”期间,每个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每年落地2个10亿元以上大项目,7个化工园区每年招引1个30亿元以上大项目。到2025年末全市开发区业务收入过500亿元主导产业达到4个(高新区装备制造,兖州工业园区纸制品,邹城开发区高端化工、金乡开发区新材料),过200亿元的达到6个(高新区医养健康、新材料,兖州工业园区橡胶制品,曲阜开发区电子信息,邹城开发区高端装备,梁山开发区专用汽车)。


专栏5:“十四五”全市开发区主导产业

开发区名称

主导产业名称

济宁高新区

高端装备(主攻)

医养健康(主攻)

新材料(主攻)

新一代信息技术

济宁经开区

新能源(主攻)

新材料(主攻)

高端化工(主攻)

装备制造(主攻)

运河开发区

装备制造(主攻)

新材料

兖州工业园

橡胶制品

纸制品

装备制造(主攻)

精细化工(主攻)

食品医药(主攻)

曲阜开发区

电子信息(主攻)

装备制造(主攻)

生物医药

泗水开发区

健康食品(主攻)

装备制造(主攻)

邹城开发区

高端化工(主攻)

高端装备(主攻)

新材料

微山开发区

新能源(主攻)

新材料(主攻)

鱼台开发区

机电装备制造(主攻)

精细化工(主攻)

金乡开发区

新材料(主攻)

大蒜及食品加工(主攻)

高端装备

汶上开发区

高端化工(主攻)

装备制造(主攻)

纺织服装

梁山开发区

专用汽车(主攻)

教育服务(主攻)

新材料

(三)推进园区创新驱动。实施“一区一业一所”战略和开发区创新型领军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优化创业孵化链条,聚集创新型人才,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全面提升区内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十四五”期间,全市开发区新增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平台120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0家,产业招商项目落地或科技成果转化1000项以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发展到2000家以上。

(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加强开发区规划管控,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加强开发区用地供应保障。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在开发区逐步试行实施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制度。节约集约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实施“亩产效益”评价标准,建立“标准地”监管体系。到“十四五”末,全市开发区土地利用更加集约,新建工业项目投资强度达到450万元/亩、亩均税收40万元/亩。

(五)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市政公用事业投入机制,全面构建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全市开发区全面完成智慧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智慧园区建设工程,加快“互联网+”园区、数字园区建设步伐,推进信息化应用、云及大数据服务和物联网应用。按照“布局优化、产业成链、企业集群、物质循环、创新管理、集约发展”的理念,实施循环化改造,建设生态系统,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到“十四五”末,全市开发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100%。

(六)加快市场运营步伐。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支持开发区采取“一区多园”“区中园”等模式,与发达国家园区、跨国公司共建国际产业园。建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做强开发区开发运营公司,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提升开发区综合经营能力。创新市场化招商机制,加快组建复合型招商团队,不断提升园区市场化招商水平。

九、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商务营商环境优化工程,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深化商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大商事制度改革力度,完善商务行政审批办事指南,推广“一网通办”“一次办好”“一链办理”等改革,推行“极简审批”“不见面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对商务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行“跨境不见面办理”模式。

(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通关流程,推广应用提前申报、预裁定等通关便利措施,进一步压缩整体通关时间,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加强原产地优惠政策宣传,提高原产地证使用率。优化出口退税服务,提高一、二类出口企业占比;推广出口退税无纸化申报,优化出口退税流程,缩短退税时限,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到即审即批即退;加强对企业培训辅导,宣讲风险防控及退税操作相关知识,促进企业规范经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

(三)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健全完善集商事登记、货币结算、商事仲裁等跨境全流程服务体系。完善贯穿外资项目发展全过程、覆盖项目落地全要素,导向鲜明、市县联动、科学规范的政策体系。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机制,加强重点外资企业联系服务。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重大外资项目要素保障。推动保障外资企业平等享受财税、信贷、保险等政策,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推进“安商、抚商”一体化进程,提高教育、医疗国际化水平。

(四)推进商务法治建设。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服务体系。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清理及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教育,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商务法治文化建设。

(五)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强化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推动建立进出口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推广贸易融资、信用保险、出口退税等信用应用。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等商务领域信用分类分级监管,推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开展商户信用分类管理,归集市场信用信息。完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

十、提高防范应对风险能力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把安全发展贯穿商务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一)提升市场应急保供水平。多措并举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安全,健全完善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现代化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障体系。增强货源组织能力,全面掌握供求情况,畅通产销衔接渠道,培育保供企业队伍。完善应急储备体系,统筹考虑居民消费生活习惯、消费数量,合理确定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品种、储备规模,确保应急保供关键时刻“抓得住、调得出、用得上”。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部门协同,实施联保联供。

(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跟踪国际经贸形势变化,加强外经贸指标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建立风险应急预案。强化市内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监测,探索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产业的协作机制,摸清关键风险点,支持企业建立健全供应链备选清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弹性,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整体应变和协同能力。强化招商引资、支持企业扩大投资,提高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的国内供应保障水平。

(三)加强国际贸易风险防控。做好中长期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准备,完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和法律服务机制,开展国际贸易风险防控培训,提高贸易摩擦应对、贸易政策合规指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健全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机制。指导企业用好汇率避险工具,对冲汇率波动风险。推动对重点产业、重点市场知识产权风险排查。

(四)防范对外投资合作风险。加强走出去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境外权益保护工作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市内企业走出去重点国别、重点行业、重大项目投资合作风险数据库,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加强风险监测预警。组织走出去风险防控与法律实务培训,指导企业合规经营。做好境外项目和人员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定不移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商务系统各级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组研究商务发展战略、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体制机制。强化部门协作,整合统战、贸促、商务、外事等部门单位资源,拓展对外联系渠道。完善商务服务协调配合机制、政企联动推进机制,健全外商投资服务综合体系,形成商务事业发展强大合力。

(二)完善公共服务。着力打造招商、展会、投促公共信息平台。加强与境内外投资中介机构、投资促进协会、会展服务公司和跨国公司的沟通联系,实现重大活动招商市场化、专业化。建立外经贸公共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机制,开发建设一批基础性、公共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形成高质量数据库。

(三)强化人才支撑。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加强商务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干部的管理和使用,加大干部的引进、培训、交流力度。支持商贸流通和外经贸企业积极引进和培养熟悉国内外市场运行规则的高端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落实行业监管。完善成品油零售网点规划布局,健全成品油流通监管工作联动机制;依法加强汽车流通监管,加强直销、拍卖等行业管理,提升市场流通行业发展水平。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强化行业监管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积极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五)健全落实机制。市县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项目化、工程化推进的要求,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制订规划落实方案。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对主要指标设置年度目标,分阶段落实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健全规划监督机制,建立年度督察、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制度,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