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商务局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学法用法、执法普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主动运用法治思维干事创业,以法治精神护航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高点定位,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市商务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部署要求,将法治工作纳入全年重点工作,多次召开党组会研究法治建设,制定普法工作计划和责任清单,细化量化法治建设任务。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带头围绕法治学习、重大事项决策、依法履职等情况开展专题述法,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系统学法,提升干部法治素养。每月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纳入学习计划。每月开展“科长公开课”和“青年干部大讲堂”,全体人员集中学习《保密法》《电子商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民法典有奖竞答”“宪法答题周”和济宁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等活动,持续提升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各项活动参与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
(三)政务公开,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开辟“行政执法信息公示”专栏,公示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岗位责任、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执法流程、服务指南和有关行政执法制度,将我局组织开展的9次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结果通过省级平台和行政执法专栏进行公示。发挥公职律师作用。认真落实公职律师制度,建立法律顾问、法律咨询制度,在重大决策咨询、规范性文件审核、行政复议诉讼等方面积极咨询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意见,为商务重大决策提供论证、提出法律意见,有效预防法律风险,确保行政决策依法有据。
(四)健全机制,保障依法决策水平。严格执行合法性审查制度,完善合法性审核程序,加大涉企政策审查力度,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全面开展公平竞争自查评估,对我局2016年以来年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涉企政策措施进行清理,确保不出现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等情况。积极构建全过程监督体系,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针对“三重一大”事项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按照“重点政策广泛咨询、专业政策定向咨询、一般政策个别咨询”原则,积极听取专家、相关单位和公众意见,提升政策的科学性实效性。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认真履行文件立项、起草、合法性审查、登记、备案等程序,做到文件报备率、报备合格率和报备及时率均为100%。
(五)一线普法,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建强普法宣传阵地,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教育,在局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辟“政策法规”专栏,在“国家宪法日”“民法典宣传月”向商贸经营者和群众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带动形成上下联动、共同参与的工作氛围。组织开展外贸企业座谈会、跨境电商培训会和商贸领域安全生产专题培训会等法律培训活动,面对面讲授涉外法律业务知识,提供企业“走出去”法律咨询,提升企业依法规范经营意识。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以案释法”制度,分行业、领域组建内贸、外资、外贸法治宣传队伍,通过“上门送法”等形式将法律法规内容讲解融入到在服务监管的过程中,深入提升服务对象法治意识。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教育广度深度存在差距。尽管定期开展党员干部法治培训,但部分同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还不够不强,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还不够深,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相结合能力水平还需提升。
(二)普法宣传手段方式不够丰富。在普法宣传工作中存在上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新方法的动力。普法工作方式停留在举办现场讲座、发放纸质宣传册等传统形式上,未能充分引进和利用互联网、新媒体、AI解读等数字传播手段,普法宣传成效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三)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服务水平存在差距。虽然我局在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方面一直在改进提升,但商务监管领域点多面广,新模式新业态日新月异,对专业能力带来很大挑战,监管人员往往因为专业能力跟不上,导致行业监管方面存在重复监管等问题,影响了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上一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扛牢法治建设责任。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先后召开4次专题会议,研究谋划法治学习和普法工作,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带头运用法治思维推进各项工作。将法治建设纳入《2024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印发《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工作责任清单》,研究制定市商务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商务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查计划》,不断完善法治建设顶层设计。
(二)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发挥领导干部“领头雁”示范作用,严格落实年度学法计划,通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和“三会一课”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和业务法律。全年举办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法活动4次,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提高自身依法决策能力,充分发挥学法学法守法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提升法治服务水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实现了行政执法行为的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确保行政执法合法性、合理性。按照“应放尽放”的原则,将拍卖业务许可、外派劳务人员招收备案等六项权力事项列入“市县同权”改革范围,让企业群众“少跑腿”。持续深化流程再造,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对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和二手车经营主体、商业特许经营等9个高频事项实现营业执照和居民身份证免提交,进一步精简手续、“瘦身”材料,提高了办事效率。完善行政执法保障水平,强化行政监管信息化建设,对内贸、外贸、外资等行业运行情况,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手段“全天候、无死角”进行日常监督,减少现场监督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打扰,进一步优化提升监管效能和营商环境水平。
四、下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是提升普法宣传针对性。在日常行业监管和政务服务过程中,围绕检查事项和服务内容,对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释法说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帮助企业正确理解法律规定,自觉执行法律决定。
二是增强行业监管协同性。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积极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和“综合监管一件事”,减少执法扰企,推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三是确保法治教育经常性。定期开展集中培训,通过案例式、情景式和多媒体式培训,使全体人员尽快熟练掌握综合法律和商务领域专业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商务人员“说理式执法”能力,减少监管过程中企业的抵触情绪,推动行业监管队伍专业化。